Tag Archives: 醫療

廣華醫院團隊重用物料3D打印 研製防飛沫屏風

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廣華醫院職業治療團隊為減少醫護人員接觸到潛在患者的飛沫,以3D打印技術,配合舊物循環再用和人體力學的設計,為急症室和診斷及介入於射科分別設計了兩款「防飛沫屏風」,增強了醫護人員和病人對檢查過程的信心。屏風在通過感染控制處的審核後,已成功在今年3月投入服務,並得到前線醫護人員的讚賞。 急症室資深護士李辰飛表示,急症室醫護人員需要為部分懷疑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抽取樣本化驗,在過程中設備需要接觸到病人的深喉或鼻咽位置,病人難免會反射性咳嗽或打噴噴嚏,飛沫容易直接接觸到醫護人員的保護衣。為了增加醫護人員的信心,便聯絡職業治療部部門經理陳俊松研究設計裝備。陳俊松表示,得悉醫護需要後便立即著手設計,最後將已棄用螢幕活動底座,配合3D打印連接的部件,成功在兩個星期內完成設計「防飛沬屏風」,每個成本約3000港元。職業治療團隊隨後以「曬衣架」為設計靈感,配合3D打印部件,再改裝另一款屏風,以分隔放射治療師與病人,成本每個約六百港元,他們計劃再製作額外5個屏風供部門使用。診斷及介入放射科高級放射師張泰然表示,屏風能有效防止醫護人員直接接觸到病人的飛沫,亦不會影響對病人的診治。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 [...]

【尖端醫療】港大獲「過河資金」$3000萬 研3D打印人體器官組織

人體組織與器官3D空間打印技術,能為未來的組織與器官再生醫學帶來希望。香港大學醫學院領導團隊獲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研究3D打印人體組織與器官,目標以5年時間,實現打印全層皮膚、角膜、骨、軟骨以及主要血管等5種人體組織與器官作臨床前試驗。 港大獲資金研 3D打印 人體器官組織 研究團隊由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伍振民基金(骨科生物工程)教授呂維加教授及楊偉國教授帶領,獲2,744萬人民幣(約3,028萬港元)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研究於2019年度立項,加上各地方政府和大學對項目經費配套,項目總額將達3,600多萬人民幣。 研究團隊早年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共同發表了通過生物因子構建誘導再生微環境的思路,開發了生物墨水體系,建立了系統而完整的骨、關節軟骨缺損修復評估體系,對體外製造組織與器官作了早期探索。團隊將利用諾普再生醫學自主開發的 OPUS-Pro 3D 生物打印平台,有望首先實現全層皮膚、軟骨及多種細胞組織一體化打印。 動物實驗 成功令6厘米缺骨再生 OPUS-Pro 3D 生物打印平台是具備7個打印噴頭的高端醫療級生物打印平台,能同時打印成型器官内各精細結構,包括具有維管束組織(Vascular tissue)的精細三維結構,構建出類似細胞外間質的微環境等,配合多種細胞負載的生物墨水,功能化活性組織精準打印軟件系統,以及結合臨床實用性的多工藝微納級整合打印基數等,精準打印成可應用的器官組織。 [...]

3D打印呼吸機 解決兩患者共用難題

病毒全球擴散,各大醫院為解決呼吸機短缺問題,不得不兩人共用一台呼吸機。為防止交叉感染,保證病人能獲得各自所需氧氣量,霍普金斯大學研發3D打印呼吸機分流器,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病毒患者兩人共用一台呼吸機時,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也無法保證病人得到所需的氧氣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3D打印的呼吸機分流器,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宋勳康:「解決方案之一是,多位患者共用一台呼吸機。但這時重要的是,在保證不互相感染的前提下,使每位患者獲得各自的定制流程。所以我們要弄清楚,如何幫病人控制和監測流程。」 宋勳康教授介紹,除污染外,每人的肺部情況都不一樣,比如,有些患者部分硬化了,會呼吸困難,而且人們的體質不同,需要的氧氣量也不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宋勳康:「但是,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將呼吸機一分為二,就不能真正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這可能是潛在的危險。 」 宋勳康教授表示,他們3D打印的呼吸機分流器,可以為每個患者量身定制規定氣流,使每個人都能獲得最佳呼吸。 所以,他們3D打印的呼吸機分流器,設有空氣流量控制器和流量計,及防止交叉污染的過濾器。 宋勳康教授介紹,該研究團隊由工程師和臨床專家組成,計劃在未來幾週內開始在模型肺上進行測試,若進展順利,在獲得 FDA 批准後,這一技術將推廣到各大醫院。 文章來源:3D打印呼吸機 解決兩患者共用難題 [...]

北維教授用3D打印做防護面罩 支援紐約、加州多地

在全美醫療機構面臨物資短缺之際,各界都在想方設法解決一線的防護難題,而北維州馬利山大學(Marymount University)的教授布巴(Eric Bubar),近日用3D打印技術做出250多個激光打印(laser-printed)的防護面罩,已送往北維州乃至紐約市、費城、加州等地的醫院支援。 布巴是北維州阿靈頓郡馬利山大學的生物及物理科學教授,在集結教育家、科技達人的團隊幫助下,他把自家變成3D打印「工廠」,他說,這是各方合作的旅程,才得以在全美範圍對接醫療需求,「待我『飛速』把防護面罩趕製出爐,他們就很快被送往各地。」 他攜手推廣3D打印的「Enabling the Future」華府分會,利用捷克和瑞典的開源(open-source)設計,製成3D打印的防護面罩;在馬州州眾議員莫拉斯(Maricé Morales)的幫助下,他已向紐約皇后區的重災區醫院Elmhurst Hospital送出100個防護面罩。 布巴也聯手提供激光切割服務的製作空間(maker space)「Nova Labs」,大批量切割面罩的擋板(shield piece),切割的原材料成本由馬利山大學捐助,組成防護面具的原材料每個4、5元,由志願者負擔馬利山大學的一名學生志願者也幫忙用打印機打印零件,該校室內設計的教授也提供專業指導。 布巴也仍在尋求有經驗的激光打印技術人士幫忙,有意者可聯繫ebubar@marymount.edu;馬利山大學也在North Glebe [...]

醫護長戴口罩勒傷耳痛到爆炸 加拿大少年3D打印護耳神器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各國醫護人員日以繼夜工作,站在抗疫最前線,除了承受巨大工作壓力,也因長期戴着眼罩、口罩等裝備而感不適。加拿大一名13歲少年得知不少醫護因戴口罩而被橡筋勒傷耳朵,遂想到以3D打印技術製造護耳膠條,更免費將製成品捐至醫院送給醫護人員,好人好事獲網民大讚。 13歲加拿大少年Quinn得知醫護因常戴口罩而勒傷耳,想到以3D打印技術製作護耳膠條。(fb「Heather Roney 」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都盡心盡力留在抗疫前線,早前一名意大利護士就分享自拍照,臉上多處的口罩和護目眼罩壓痕令人一看就感受到他們的工作辛酸。加拿大有醫院更向民眾請求解決這些「職業病」的方法。 當地一名13歲少年童軍Quinn得知醫護的難題後,決定「日行一善」,想方法解決口罩勒耳的情況。他思考一輪,想到以可調教鬆緊的膠條扣住口罩橡筋,令醫護的耳朵也可「鬆一鬆」免受磨擦。 Quinn先畫下設計圖,然後以家中的小型3D打印機印出「護耳膠條」的樣本,並請父母的護士朋友試用。他的媽媽表示,「我們請了一個在醫院工作的護士朋友試用,她挑選了她最喜歡的一個,然後Quinn開始24小時不間斷地開始印製」。 Quinn以家中的小型3D打印機印出「護耳膠條」,他其後大方分享設計圖,呼籲有3D打印機的人一同製作膠條供有需要醫護使用。(fb「Heather Roney 」圖片) 帖文一出即獲大批網民留言大讚,短短數日更已獲逾42萬次分享,Quinn的媽媽其後更新,指兒子正忙於繼續打印膠條捐贈到當地醫院送予醫護人員,「他已經做出好幾批護耳膠條,將會捐贈出去」,又大方分享設計圖,呼籲有3D打印機的人一同製作膠條供有需要醫護使用。 文章來源:醫護長戴口罩勒傷耳痛到爆炸 加拿大少年3D打印護耳神器 [...]

STEM 教師製以3D打印開發 重用口罩 濾芯面積正常 1/5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口罩成市民日用品。有本地STEM教師發起「Saving The Mask」計劃,設計出以外賣飯盒塑膠材料製的可重用口罩「MASKSAVER」,使用的可替換溶噴布濾芯,面積為普通外科口罩約五分之一,以節省用量,料4月底推出市場。有專家質疑,濾芯面積太小令過濾效能容易飽和,亦令口罩更易「漏氣」,變相無用。 計劃發起人香港發明創新總會常務副主席李偉康是STEM教師,他最初以紙黏土及3D打印 技術製作口罩雛型,其後團隊投入近7位數字金額,並與工業製造專家改良口罩,投入生產。 濾芯縮小減用量 4月底推市場 負責改良的設計師袁思明表示,MASKSAVER口罩外殼以兩層食品級塑膠製成,左右兩邊分別放置可替換的溶噴布濾芯,使用的濾芯面積為普通外科口罩約五分之一。袁說,口罩外殼以消毒噴霧或梘水清洗後,可重複使用一個月;濾芯亦可拆開外殼更換。他說,已委託東莞廠房設一條生產線,日產2萬個,4月底會正式推出市場。套裝口罩附60塊以歐盟標準EN-149, FFP2/3級、可過濾微粒94至99%或以上的濾芯;團隊正申請與N95口罩同級的內地GB2626認證,亦正設計小童裝口罩以供學生使用。 專家:濾芯過小易飽和 漏氣變無用 同樣有製作可重用口罩的中大化學系前講師鄺士山(K Kwong)質疑,該口罩的濾芯面積過小,空氣過濾效能成疑,「人體每分鐘呼吸6公升的空氣,濾芯面積太小令其太快飽和,空氣流通阻力大會使其屈曲,導致漏氣」,令口罩失效。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創新產品與科技講座教授梁煥方表示,口罩設計「有好大問題」,即使使用高規格的濾芯,但裁小面積後,「空氣只許在小洞中通過,增加空氣流動速度,直接影響過濾效能」。梁又說,材質較硬的膠套難以封密,一至兩毫米的空隙已可令用家吸入大量未過濾的空氣。 文章來源:STEM教師製重用口罩 濾芯面積正常1/5 [...]